13日未原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指责恐怕不妥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dut 于 2006-11-13, 17:33:13:

我手头有《西方哲学史》1963年9月第1版2003年7月北京第16次印刷的版本。在16页相应段落,我没有发现我手头的版本有未原先生列出的一系列问题。
未原先生的引文如下,()里面是我手头版本的情况。

“教会同时既代表着对过支(去)的继续,又代表着当时最文明的东西。(此处应该分段,我手头版本如此)反之,世谷(俗)权力则掌握在条顿血统的王侯们的手中,他们企图尽力保持他们从日尔曼森林里所带(此处遗漏“出”)来的种种制度(此处遗漏句号)绝对(遗漏“的”)权力与这些制度是格格不入的;对于这些和(生)气勃勃的征服者们说来显得(遗漏“是”)既沉闷而又毫无生气的那些法律制度,情形也是如此。国王必须和封建贵族分享自己的权力,但是大家都希望不时地可以采取战争,谋杀,掠夺或者奸淫(缺“的形式”)以发汇(泄)激情。”

未原先生的是同一版第17次印刷本,按理不应该会出现段落错乱、缺字、错字、缺标点这些问题。
想来想去,唯一的可能是未原先生买了盗版书。如果是影印的盗版书,大不了是文字不太清晰,也不应该出现那么多问题。恐怕未原先生买的是识别软件又将图片转成文字的盗版书,这种盗版书由于识别软件自身的问题,出错率高的惊人。
未原先生还是检查一下自己买的是不是盗版书再来指责商务印书馆吧。我手头有很多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系列,并没有发现商务印书馆会犯这样砸自己招牌的情况。
凭心而论,商务印书馆算是国内及少数还保持“高风亮节”的出版社之一了。未原先生手头的版本,短短几百字出现错误10处,实在不可能是商务印书馆的问题。盗版图书害死人呐!相比之下,国内的D版电影、古典音乐DVD做的比原版还好,真是物美价廉。
另外,该书版权页印的“所有权利保留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可能“使用”这个词放眼一看有点别扭,但是在当今这个大力倡导知识产权的年代,这句话应该不会引起什么误解。我手头该书1996年英文版相应的表述是:“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reprinted or reproduced or utiliz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electronic, mechanical, or other means, now known or hereafter invented, including photocopying and recording, or in any information storag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publishers.”洋洋洒洒一大串,其实意思就是未经许可不能随意“使用”,至于怎么“使用”不许可,大家都心知肚明,就不必吹毛求疵了:)
多说两句,罗素的这套《西方哲学史》大名鼎鼎,自上世纪中期出版至今译本众多,影响广泛。商务出版的这套译本分上下两卷,上卷的译者是何兆武和李约瑟。何兆武先生经手翻译的罗素著作就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以及《论历史》,其他译作还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和《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以及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等。他老先生对这些经典著作的理解我不敢妄加揣度,不过从《西方哲学史-上卷》的美国、英国版序言来看,行文笨拙呆滞,一看即是不顾汉语行文习惯而直接从英文生硬直译过来的。而其后正文的翻译则要好得多,尽管不时还能见到译文遣词造句生硬别扭的情况,但鉴于不能以文艺作品的翻译标准来要求这样的学术译著,整体也还是差强人意的。相比之下,何先生翻译的《哲学问题》,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行文就要流畅讲究得多了。至于署名第二译者的李约瑟,我觉得他老人家不太可能为翻译做什么实质性的贡献,顶多就是个顾问的角色。当然,我也大胆揣测,那两篇蹩脚的序言就是出自他老人家手笔,不然那样的译文是很难通过商务编辑的审查的。至于下卷,是马元德翻译的。我自己倒觉得翻的比上卷要强。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