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照顾本坛几千读者免收挨熏之苦,把吴礼文章搬过来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Amsel 于 2009-02-09, 17:02:06:

回答: 吴礼那么好的文章贴在那里,纯粹是给瞎子抛媚眼。 由 Amsel 于 2009-02-09, 16:59:58:

(好像没说不许转载的吧)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十三件怪事》读后

吴礼

大多数科普书籍都是着重于已经有定论的科学知识,甚至有人提出科普的范围应该限于“主流观点”。但是也存在一些“另类”的科普书。《科学的十三件怪事》(13 Things That Don’t Make Sense: The Most Baffling Scientific Mysteries of Our Time by Michael Brooks, 2008)就是这样一本书:专讲充满争议和未知的科学话题。本书作者是一位物理博士,《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的记者。他还写过一本小说,在“发现频道”主持科学节目。本书是他的第一本非小说作品。

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 Kuhn)提出过“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当科学上发现的反常现象不能被现有理论解释时,人们先是会想法设法否定反常的存在或将现有理论牵强附会地去解释。到一定的时候,一个新的“ 范式”会出现,以全新的理论框架代替现有的,而不再是修补。而这个新的范式会被现有的科学家排斥。只有等待新一代的科学家到来,新的范式才会被接受,“范式转换”才得以完成。所以“反常”是引起“革命”的星星之火。难怪物理学家,科普作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说过,科学发现的先兆不是阿基米德的著名惊呼“我明白了!(Eureka)”,而是“咦,这很奇怪。。。”。这本书就是以库恩的学说贯彻始终,试图展示下一次科学革命的发源地。书中列出了13项“科学悬案”。我把它们列在下面,你不妨看看自己知道几项:

1. 暗物质和暗能量:这是很多科普书的内容了。
2. 先锋号的反常:飞出太阳系的“先锋号”(Pioneer)飞船在航程中偏离计算的轨道。这是否预示广义相对论还需要修正?
3.常数的变化:对遥远星体的观察和对远古放射性物质的测量显示物理常数“精细常数”可能随时间变化。这是真的吗?
4.冷聚变:到底是骗局还是科学突破?
5.生命:生命的起源到底是地球上的化学反应还是外星尘埃?
6.海盗号:“海盗号”飞船在火星表面发现生命迹象了吗?
7.外星信息:我们收到过外星信号吗?
8.巨病毒:有核细胞缺失的祖先?
9.死亡:死亡是进化的产物还是异常?
10.性:有性生殖的优越性到底在哪里?
11.自由意志:事实还是还是虚构?
12.安慰剂效应:到底存在吗?
13.顺势疗法:伪科学,安慰剂效应还是水分子的奥秘?

其实这十三个题目还可以分成几类。有些问题是有“主流”可言,如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些是现有理论本来就很有限,所以也谈不上“反常”,如有关生物学的几个问题(5,8 到11)。有几个是关于事实的认定有争议的,如2,3,4,6,7,12。至于“顺势疗法”,这是通常被认为是“伪科学”的了。

由于作者的科学背景,书中基本是遵循科学研究的常规,即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并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证据。由于作者是物理出身,对有关物理的问题讲得比较清楚,而生物方面则有些凌乱。但也可能因为他“局外人”的身份,对于那些生物问题的争论的介绍还是比较公允的,也很有趣易懂。

本书的一个特点,是对于“反常现象”的认定过程介绍得很详细。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就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但是科学研究的结果到了媒体那里,往往就只剩了结论,而其相关的不确定性都略过不提了。这一点在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争论中尤其明显。但这本书不同。它不是只介绍结论,而是把相关的实验观察原原本本地摆在读者面前。例如,关于先锋号反常的问题,作者基本上就是讲了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了轨迹的误差,然后如何排除所有的“常规”解释。关于海盗号的故事,作者也是不厌其烦地介绍火星上采样和分析的细节,摆出了支持和否定生命迹象的证据。这种通过“科普”介绍科学精神的做法,很值得赞赏。

也许是记者的本能吧,本书作者看来有着“扶助弱势”的倾向,有些时候为“非主流”说话,到了有失公允的地步。例如关于冷聚变,为了证明“冷聚变” 不完全是骗局而是有实验根据,作者多次引用美国能源部2004年的评审报告。但作者没有指出,这个报告从全局上看,是否定了冷聚变的科学价值。“冷聚变” 主要的声称:热产出与核粒子发射,都被认为没有可靠数据支持。最后的推荐,也只是对于两个特定的问题(含重氢金属的材料科学研究和含重氢薄膜的核粒子发射)可以“个例考虑”资助研究。当然其他冷聚变中的科学问题也可以象其他学科一样申请经费。但是该报告不赞成继续资助作为学科的“冷聚变研究”。对于“顺势疗法”,其实支持的证据非常弱。但是作者仍然试图保持“平衡报道”,花大量笔墨记叙他对一个业者的采访。

应该指出,虽然“反常”可能导致革命,旦不是“反常”带来的所有理论都是革命。至少,一个新的理论对于这个“反常”的观察需要比旧理论解释得更好才行。而且,新理论还要能解释旧理论能解释的其他观察。而书中的一些“新理论”,如“先锋号反常”引起的“另类引力理论”,并没有提供定量的解释。所以,旧理论的失败不等于“这一个”新理论就会成功。“顺势疗法”的问题更严重。这个疗法的基本方法是把含有“活性物质”的水极度稀释,以至一份“药物”中连一个“活性物质”的分子都不到。从目前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来说,这样的“药物”与清水没有区别。但是“顺势疗法”的支持者认为,活性物质的性质已经转移到了水分子上面。本书作者指出了目前我们对水分子行为,特别是氢键的了解还是有限,而水分子可能形成巨大和复杂的团(cluster)。这样,似乎不能排除“顺势疗法”支持者的声称。但是问题是,关于“活性物质”影响到水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变化又有治疗效果,目前没有任何理论和实验的支持,而且从公认的科学原理来说是很难想象的。这样的声称,就是伪科学了。在这里,作者是在“未知”和“伪科学”之间走钢丝。我认为他还是比较成功的,他的声称没有超过实验支持的程度,而其余只是推测而已,其间的界限是清楚的,至少对受过科学训练的读者来说。但是如果他借此机会讨论一下伪科学的问题,就更好了。

“未知”是科学的成长点,也是科学的“软肋”。由于在公众媒体上,科学往往被描写为绝对客观,绝对可靠的学问,就有人以科学的“未知”来攻击科学或推销伪科学。但其实,科学的精髓并不是那些理论和理论以外的“未知”,而是对待“未知”的态度。而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岭,也就不是具体的学科和立场,而是从业者的行为和态度了。【注一】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题目。


【注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具体的学科也有关系。如《伪科学和超常现象》的作者汉斯(Terence Hines)博士指出:有些学科的观察结果“总是停留在感性知识的边缘。”多年的研究也不能提高观察的可靠性。这样的学科,其科学价值就值得怀疑。本书中提到的冷聚变和顺势疗法就有这样的特点。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