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大救助 儋州先天性脊椎裂男孩小善善笑了http://news.QQ.com 2009年01月01日14:43 南海网 吴雅菁等
跨省大救助,小善善笑了
在本报关注下,儋州先天性脊椎裂男孩小善善如今告别病痛,健康又快乐
两年前,天真烂漫的小善善被诊断出先天性脊椎裂。它造成的最大问题是大小便失禁,患者不仅无法正常生活,还面临着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本报记者通过连续报道呼吁社会给他帮助。与此同时,还与河南的媒体和专家联手开展跨省大救助。
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着小善善的病情。在创刊8周年之际,我们再一次对小善善进行了回访。
晴天霹雳,他的病痛折磨全家
善善的爸爸王亚伍、妈妈陈冠香都是儋州蓝洋农场职工。2002年7月,小善善一出生尾椎处便有一个疙瘩,随着病情加重,他尿出来的是淡黄色的脓。在海口的一家大医院,小善善被诊断出是先天性脊椎裂。当时每次发病,小善善都会疼得一边用手猛抓自己的“小鸡鸡”,一边大声哭喊:“妈妈,我的肚子很疼!我的‘小鸡鸡’很疼!”耗尽了家里所有财产后,无奈的王亚伍找到了《南国都市报》。
爱心如潮,两次赴郑州治疗
2006年7月14日,本报记者岳钦写的《“如果病好了,小鸡鸡就不会疼了吧?”》报道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热心的病友提供了重要的治疗信息。可是,4年的治疗早已花光了这个家所有的积蓄,3万元的手术费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就在他们一筹莫展时,本报再次以大篇幅的报道了此事。很快,省委宣传部的领导送来了3000元,热心市民也纷纷将捐款存入善善母亲账户中。在短短5天时间里,社会各界为善善捐款4万多元。
2006年8月2日,在本报记者岳钦的陪同下,善善一家前往郑州治疗。2006年8月14日,小善善手术顺利结束。2007年3月底,善善第二次赴郑州接受术后复查。两个月后,记者见到小善善时,他变得活泼了许多。
2007年6月1日,小善善迎来了康复后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这是五年来小善善过得最开心的一天。
吴雅菁 /文 丁川/图 霍筱薇
感谢报社和所有好心人
2008年12月21日,本报记者再次给善善的父亲王亚伍打电话。电话一接通,还没有来得及报出姓名就被对方听出了声音。王亚伍说,除了感谢好心人外,还要感谢《南国都市报》,在他们一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王亚伍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受手术后,善善的小鸡鸡再也没有疼过。经过康复性训练,善善已能完全正常排便。家里没有了驱之不去的臭味,夜里再也没有善善撕心裂肺的哭声。没有了病痛的折磨,善善比以前活泼了很多。善善的痛苦没了,全家人的心情也快乐起来。
小善善的妈妈高兴地说,善善的病情已经基本康复。这个学期,善善到蓝洋农场中心小学上了一年级。老师夸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好孩子。最重要的是,他胃口好了不少,个子也长到了一米三。
当电话里传出小善善稚嫩的童音:“谢谢记者姐姐……”时,记者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记者吴雅菁/文丁川/图
吴雅菁 /文 丁川/图 霍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