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济学的也不知道看看进化论……基因本来就是自私自利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无我无天 于 2011-02-11, 02:11:32:

回答: 找到微观基础——公共选择理论的中国困境 由 Amsel 于 2011-02-11, 00:06:59:

在从前,自然选择的结果往往被认为导致产生对生物物种或群体有好处的适应性,这就是所谓“群体选择”。六十年代以来,生物学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群体选择”很可能并不存在,自然选择产生的只是对个体有益的适应性,生物个体不会因为为了物种或群体的利益而放弃传递属于自己的基因,这就是“个体选择”。实际上,达尔文本人就是一个个体选择论者(虽然在当时很少有生物学家认同他)。他认为,社会性昆虫如蜜蜂中丧失了繁殖力的工蜂并非真正地“利他”,而是利己,因为一个蜂窝都是一个蜂后的直接后代,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体(参见第三章“自然选择”)。在性选择的研究上,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参见第四章“性选择”)。一些生物学家更进而认为,自然选择的作用单位不是个体,而是比个体更基本的基因,这就是引起很大争议的“自私的基因”假说。这个假说,在八十年代发现自
私的DNA及自私的基因之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方舟子《进化论简史》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