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咒的一般是发展中国家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Wood 于 2011-02-11, 14:53:04:

回答: 穆巴拉克也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由 Wood 于 2011-02-11, 14:45:23:

http://zh.wikipedia.org/zh-cn/%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7%9A%84%E8%80%81%E6%9C%8B%E5%8F%8B#.E5.BE.B7.E5.9B.BD.E6.94.BF.E8.A6.81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敬称长期对华友好的重要外国人士的正式用语,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多次访华。

官方朋友列表
本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文本,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式评价,列出不同国籍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注明他们首次获得这个评价的时间、出处、背景,主要涉华事迹以及历次访华的情况。

[编辑] 美国人
[编辑] “3S”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女记者和作家。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长期为中国服务的美国女记者和作家。
1929年初,作为《法兰克福日报》的记者来到中国,采访、报道了民间疾苦。
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伤员在西方募捐,促成中国红十字会的成立,动员并组织白求恩、柯棣华等外国医生来华支援抗战。
采访并著书向西方介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
1940年返回美国。1950年在英国逝世,骨灰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中国官方评价:“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社会活动家、美国著名作家、卓越的新闻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和作家。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多次访华
1960年
1964年10月至1965年1月,作为法国《新直言》周刊记者访华。
1970年8月至1971年2月,1971年4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与毛泽东的重要谈话,向美再次发出中国示好讯息,但当时未引起美国重视。
尼克松访华时,斯诺患癌症病危不能随同,中国向瑞士派出医疗组。
1972年2月15日病逝于日内瓦,部分骨灰葬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编辑]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
[编辑] 美国政要
亨利·基辛格博士,美国犹太人,尼克松内阁和福特内阁的美国国务卿。
1971年7月和10月两度秘密访华,促成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前总统。
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
[编辑] 英国人
李约瑟博士(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2]),生物化学专业出身的英国汉学家和科技史学家。
爱上中国留学生鲁桂珍,得到英国妻子谅解。
1937年起学习中文并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1948年起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创始人。
曾任英中了解协会会长
[编辑] 英国政要
爱德华·希思爵士(1916年7月9日-2005年7月17日),英国政治家,前首相。
[编辑] 澳大利亚人
鲍勃·霍克,澳大利亚前总理。
[编辑] 法国人
[编辑] 法国政要
雅克·希拉克,法国前总统、总理。
让-皮埃尔·拉法兰,法国前总理。
[编辑] 德国人
[编辑] 德国政要
赫尔穆特·科尔,德国前总理,多次访华。
格哈特·施罗德,德国前总理。
[编辑] 荷兰人
尤里斯·伊文思,荷兰电影导演。
抗日战争期间来华拍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
[编辑] 西班牙人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1920年7月17日-2010年4月21日),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获得地位和北京申办奥运会;
唁电评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3]
[编辑] 柬埔寨人
诺罗敦·西哈努克(今柬埔寨王国太皇,中国民间一直习惯称“西哈努克亲王”)和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今柬埔寨王国太后)
1970年柬埔寨王国政府被朗诺政变颠覆后西哈努克流亡中国,享受国家元首礼遇。
西哈努克晚年长期在北京居住、治病。
[编辑] 泰国人
玛哈·却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
经常访华。
[编辑] 日本人
[编辑] 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
福田康夫
村山富市
福田赳夫
鸠山由纪夫
[编辑] 古巴人
菲德尔·卡斯特罗,古巴领导人。
[编辑] 俄罗斯人
鲍里斯·叶利钦,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编辑] 其他重要国际友人简表
美国人:司徒雷登、约瑟夫·史迪威、陈纳德、乔治·马歇尔
泰国人:他信·西那瓦
澳大利亚人:陆克文
俄罗斯人:格里戈里·库里申科、阿尔希波夫
[编辑] 注释与参考文献
^ 新华网: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 1995年3月25日新华社记者姜岩: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博士逝世
^ 新华网北京2010年4月22日电:胡锦涛主席向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致唁电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